「腸」道健康是守護身心健康的關鍵
腸道有「人體的第二個大腦」之稱。腸道似乎距離大腦有點距離,卻能透過「腸-腦軸」影響大腦健康,腸道健康能夠改善大腦的功能與狀態,也能改善飲食行為(如:減少對甜食的渴望)、提升記憶力、改善憂鬱症、釋放壓力。
營養門診常見民眾飲食不規律,有人為了減重一天只吃兩餐,有人為了應酬天天大魚大肉,有人則是忙碌東奔西走沒空吃飯,一天只吃一餐,卻還挑選高油、高糖分的食物如:鹹酥雞、珍珠奶茶等來填飽肚子。
上述的飲食型態容易造成腸道蠕動變差、腸道的菌相失衡,餐後腹脹、消化不良的問題將越來越頻繁,導致「功能性消化不良」,便秘的情形就變得更加嚴重。
當腸道的粘膜細胞長時間接觸有毒物質,腸道粘膜細胞容易發生異常增生,接著長出瘜肉,進而增加大腸癌的風險。
雖然,生活中難免有需要與親朋好友聚餐、應酬的時刻,仍然想提醒大家千萬別忽略腸道健康的重要性,儘早學會健康「腸」識,不僅能幫助自己天天通體順暢、不腹脹,也能有好情緒喔!
1. 餐餐補充膳食纖維
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,維持腸道菌相平衡,能預防便秘、降低血脂與血膽固醇,推薦餐餐攝取。
每日要達到25-35克膳食纖維,除了餐餐都吃蔬果以外,建議多吃豆類食物,且三餐至少有一餐要吃全穀雜糧,比較有機會達標。
- 全穀雜糧類(糙米、十穀米、藜麥、全燕麥粒)
- 豆類(黃豆、毛豆、黑豆、紅豆、鷹嘴豆)
- 蔬菜(大白菜、菠菜、胡蘿蔔、洋蔥)
- 水果(橘子、蘋果、香蕉、木瓜)
2. 補充酵素助消化
天然植物性食材,因為含酵素成分如:鳳梨酵素能促進蛋白質分解,減少腸胃負擔、能改善脹氣。若餐餐大魚大肉,食物中的酵素不足,就容易造成消化不良,額外補充消化酵素,也能幫助消化,維持腸道健康。
3. 天天喝足夠的開水
水分能幫助腸道蠕動並軟化糞便,進而改善便秘。建議每日飲水量為30~35cc/kg,想要改善便秘,攝取足夠的水份,並且多攝取水溶性膳食纖維豐富的蔬果如:蘋果、香蕉、橘子等效果最佳。
4. 規律運動能增加腸道蠕動
適量運動能提升腸道血液循環與蠕動功能,降低腸躁症、便秘等問題。
- 推薦運動:快走、皮拉提斯、瑜珈、跳舞、深蹲。
- 建議頻率:每週建議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。
5.少吃超加工食品
加工食品與高糖飲食易導致腸道菌群失衡,影響消化功能。
- 應避免:含糖飲料、精緻甜食、油炸食品、加工肉品等。
- 建議選擇:天然食材、低糖水果、堅果。
6.釋放壓力改善腸道健康
壓力會影響腸道神經傳導,導致腸道不適。建議透過皮拉提斯、靜坐練習深呼吸、伸展運動等來釋放壓力,也有助於幫助腸道維持健康。
投資腸道健康,邁向健康人生
聚餐應酬頻繁的時期,鼓勵大家仍要秉持“均衡”概念,避免吃過多大魚大肉,刻意多攝取蔬菜、水果與豆類食物,並且適時補充消化酵素,都能促進腸胃蠕動,減少有毒物質停留腸道造成發炎症狀,願大家皆能掌握飲食技巧,打造「腸」命百歲的健康人生。
親子防癌營養師 陳冠蓉